本文摘编自《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44卷,第11期论文《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点击题目链接全文);
作者:鹏翔1, 博士后,研究方向★:气候与能源金融;雷雷2, 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气候与能源金融;范英3,4, 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能源经济学与气候变化政策★★;郭琨5, 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气候与能源金融;张大永6, 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气候与能源金融★;姬强(通信作者)7,8,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气候与能源金融
本文具有以下重要的政策含义★★: 第一, 需要高度重视高碳排放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融资成本偏高和融资渠道受限的问题★, 亟需引入转型债券等创新型、市场化的金融工具★★★, 吸引金融机构为高碳排放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支持; 第二★, 当前气候政策正向敏感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并没有显著降低, 债券市场的定价效率有待提高★★★, 必须加快推进债券市场改革, 增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 降低市场分割问题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第三,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以缓解气候政策冲击带来的融资成本上升问题, 同时加强企业碳排放报告和环境信息披露, 以有效防止高气候政策敏感性企业为规避气候政策的成本效应而 “漂绿” 或从高环保执法强度地区向低环保执法强度地区转移; 第四, 金融监管部门应将气候政策冲击纳入日常监管框架中, 在建立资产企业金融机构多尺度的情景模拟和压力测试的基础上, 系统性地评估气候政策冲击因素的影响.
如何有效识别和应对低碳转型不确定性下的多维经济金融风险, 确保安全降碳★★, 是平稳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保障. 本文利用中国新闻文本数据, 构建了中国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 进而考察气候政策冲击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及背后的机理. 本文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增加气候政策敏感企业预期现金流波动的视角构建融资决策理论模型, 并结合20092020年上市企业月度财务数据实证检验理论假说. 研究发现★★★, 气候政策冲击可以显著加剧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负担★, 表现为高气候政策敏感性企业的债券信用利差显著高于其他企业★.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 该效应在长期债券★★★、气候政策冲击整体加强的时期以及气候政策负向敏感的企业更为凸显. 而且, 内部环境治理和外部执法环境是气候政策冲击影响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两个重要渠道★. 本文补充了气候政策冲击的微观分析框架与经验证据★★★, 从债券融资成本视角拓宽了气候金融文献, 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理解 ★★“双碳” 背景下微观实体的投融资风险★★.
然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政策驱动的绿色低碳转型过程★★, 可能伴随不确定性, 给企业带来金融风险★. 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 政府部门是否★、何时以及如何改变现行气候政策均存在不确定性, 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多维不确定性的冲击★★★, 使得能源转型的进程更加难以准确把握★★★, 无法形成对气候政策持续稳定的一致预期★,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由此形成. 此时, 碳排放等气候政策的突然收紧可能导致高碳排放企业利润★★★、估值和偿付能力恶化, 带来违约风险. 对于高碳排放企业集中的行业和地区,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大幅上升, 甚至可能导致债务违约事件的集中爆发★★★, 成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 威胁金融稳定.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央和国务院在联合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 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安全的关系★, 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等多维风险, 确保安全降碳. 因此, 识别并深入理解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债务等金融风险的因果关系, 对于平稳实现双碳目标, 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发现, 气候政策冲击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 高敏感企业的债券信用利差相比其他企业显著更高★★.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在债券层面, 这种影响在长期债券中更明显; 就企业层面而言,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对负向敏感企业的债券作用效果更强★, 并可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治理缓解★★★; 从时间和地区维度来看★★, 企业气候政策敏感性对债券成本的影响在我国气候政策冲击整体上升后显著加强, 同时如果发债企业在环境执法强度更高的地区, 也会增强这种影响.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低碳治理与政策智能教育部实验室, 北京 100191;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社会面临的最为重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 党和政府在气候治理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 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在国际上★★★, 中国政府做出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 在国内, 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上提出★★★,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要 “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 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在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以绿色信贷指引★★★、环境保护税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减污降碳政策和法律法规★★★, 取得了全球瞩目的减排成效.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 本文的贡献在于★★★: 第一★, 基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光明日报三大权威报刊超过100万篇文章进行文本分析★, 构建了我国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 为气候风险的测度方法提供了重要补充★, 也为金融监管部门监测气候政策冲击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 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增加气候政策敏感企业预期现金流波动的视角出发, 构建了一个融资决策理论模型★★★, 为理解气候政策冲击如何影响企业债券融资成本提供了一个基本分析框架★★. 第三★, 以往文献鲜少从企业债券融资成本角度讨论气候政策冲击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及背后的机理★★, 本文的发现补充了相关文献. 更为重要的是, 本文的分析立足于中国企业的数据★★★, 从而可以提供根植于中国实际的 ★“双碳” 背景下政策建议★★, 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 丰富了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本文发现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是影响企业债券定价的关键因素★, 这为气候风险下企业外源融资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与经验证据★★.
本文首先对权威媒体的新闻文本数据进行挖掘, 抓取 ★“气候” ★、 ★“政策” 和 “不确定性” 相关的关键词, 构造中国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程度的衡量指标★. 其次, 本文构建一个相对简约的理论模型框架, 阐释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 最后, 本文利用 20092020 年上市企业月度财务数据开展系列实证检验★. 具体而言★★★, 本文根据企业股票价格跟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识别高气候政策敏感性企业和低气候政策敏感性企业, 进而检验企业的气候政策敏感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
保障低碳转型过程中气候政策成本和相关金融风险的平稳可控, 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的重要前提★★★. 本文尝试探讨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 以期为双碳约束下企业的融资决策、投资者的风险管理以及政府的气候相关政策优化提供启示. 本文于2023年8月投稿至本刊, 感谢审稿专家和编辑部针对本文研究贡献、研究意义、假设推导、内生性问题以及文章完整度等多个方面提出的深刻且专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经历2轮修改后,文章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并最终形成了本文的终稿★。本文的顺利录用,离不开《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以及审稿专家在初审、外审★★、返修等各个环节认真★、细致★★、严谨和高效的工作★★★,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